我是千禧年前后上的初中,记得考初中时,语文92,数学90,成绩在班上中等。镇上有两个初中,一个叫中学,一个叫镇中,我和同村的十几个人进了中学读初中,初一初二因看不惯班上的数学老师,所以偏科,后来成绩一直上不去。初三的时候开学了,班上81个人,其中复读生十几个,我那个年纪小,初三开学刚刚14岁,班上的女生普遍十六七岁的样子,别问我为什么女生年纪那么大,你去问问85后出生的人就知道。复读生有的可能复读了一两年,年纪更大,反正不是十七就是十八。一次和复读生闹矛盾,打不过,叫了堂哥和同村五六个人,因复读生是外地人,不敢造次,后道歉了事。
那个年代,01年,初三开学 ,家里穷,在学校吃的是二三毛的菜,往往就是一勺莲藕或者几个豆腐什么的,想吃肉,想都别想,没有,不是买不起,是没有肉菜。现在的孩子纳闷,初中没有肉菜吃?我告诉你,你现在在学校吃的中午饭,是国家给的钱。那个时候五毛钱可以吃两个青菜和一个豆腐,豆腐什么样子,各位,去大街上看看街上的灯笼豆腐什么样子就知道。那个时候虽然物质条件差,但是一点不觉得苦。为什么?。2001年农村一天三餐吃得起菜的肯定是不错家庭,我读书那些年,在家中午几乎天天稀饭加盐,顶多几个酸辣椒加野生紫苏,撑死是空心菜和鸡蛋。
初三那年,开学的时候,我在普通班,分到了一个很好的班主任,她是个女老师,并且班主任还是校长老婆,班主任是语文老师,那个时候,很喜欢听她的课,后来语文成绩非常好,且作文经常高分。那个时候,不仅语文好,其它科目也相当不错,尤其是英语,一百分的英语(那个时候一般考试没有听力)经常九十几分,可唯独数学拉后腿,经常刚刚过及格线。记得初三第一次其中考试,其它科目均获高分,数学只得了49分,排在了班上第十几名,说实话,那个时候我很开心,这是我初中第一次得那么高名次。可数学老师不高兴,叫我出来谈话。我记得那个时候初三的数学老师是学校教导主任,主管教学,他问
你是不是对我也意见,我说没有啊,数学老师又说没有干嘛数学那么差,你知不知道,如果你数学上了80几分,班上第二第三就是你的,我说我错了 ,我数学拖后腿了 。后来班主任也来了,记得两个老师对我讲了很多道理,但是我都没有听进去,但是有一句话让我触动,他们说 只有你成绩好了,别人才看得起你!是的,在那个年代,学生不论贫富贵贱,成绩好才是王道。
当时我触动很大,接下来的剧情,不说你们也知道,像不像电视剧的狗血剧情?从那个时候起,我成了老师们特别是数学老师的关注对象,有时候上数学课的时候打哈欠,数学老师就叫我出去用水洗脸,我自己也下定决心要把数学成绩搞上来,有时候晚上宿舍熄灯前还在背初一初二的几何定律。
读书这个东西特别是数学,看多了,思考多了,做多了题目,就像便秘的人,一旦打通,将畅通无阻,初三的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第一次得了90分(120制),语文英语均获班上最高分,那个时候特别开心,特别是英语老师,看我们几个英语好的学生像捡到个宝。
各位读者,如果你看到这里,也许你会不屑一顾,但是我告诉你,那个时候是2001年和2002年,那个时候,在老家的中学,整个初中2000多人,初一开学新生800多人,到了初三800人中考只有500人,考上高中两百多,(后面因故不实名,高中学校质量高低用一二三四中代替)其中一中20几人,二中好像六十几,三中一百人,四中几十人。这个就是当时的事实,至于那个学校,我告诉你,那个时候初一初二的学生,经常在学校旁边的江里洗澡,冬天也是,后来淹死了一个学生,后来再洗澡有老师在旁边守护,后来干脆建洗澡房(数量不多,很多人提水在宿舍门口洗澡,注意只是男同学,女学生有宿舍楼,男生宿舍瓦房),后来干脆不给去江里洗澡,再后来初三的时候,上面拨款下来,沿江边修一大堆墙围住,只留一个大门给洗衣服。到这里,有人会问,没有自来水吗,我告诉你,有,那时后来的事,初一时洗碗洗澡煮饭(饭盒煮饭,自己带米)都是用江水或者地下水(有蓄水池,初三时有自来水,但是只限于洗碗煮饭,至于洗澡用自来水,你想多了,有地下水就不错了。到这里是什么学校自己猜。
言归正传,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在01年的年底,我第一次感觉时间过得好快,第二年的时候,也就是02年春天,原来班上有81人的,开学了只剩下72人,其它九个人哪里去了?我告诉你,大概率是不想读书打工去了,72个人还有两个交了学费没来,经常缺课混毕业证那种。记得那个时候春天,班主任一个春节没有见到我们,都说我们长高了,那个时候班上很多女同学都是十六七岁,基本上身高长不了了,我和班上好几个年纪小的,初一初二时身高不明显,到了初三,我那个时候十四岁,身高变化很明显。那个年代,在班上,我们几个成绩好的应届生和班上十几个复读生可以说水火不容,那些个复读生经常仗着自己十六七岁的身高,体育课打篮球的时候经常使坏,我记得我一个好友还受过伤,后来我们几个成绩好的应届生组成一个团伙,改打乒乓球去了,经常下午吃过饭的时候就打,打得差不多了人少了才去洗澡,晚自习到了也不怕,晚自习经常读的是语文和英语,我还是语文和英语课代表,经常带着同学领读,领读完了经常带着几个好友去蹲大号。那个时候,学校厕所在江边,风大,在那里蹲坑十分惬意,我的几个好友似乎和我一样的生理规律,到点就一起去。次数久了,老师颇有微词,语文英语课代表跑厕所不像样,经常别人书声琅琅了我们才回来,我说我英语语文成绩好,不需要读那么多,况且我们上厕所只有十几分钟,班主任不说话,算是默认。所以整个初三,我们几个年轻的好学生,也是我的好友,仗着自己成绩好,晚自习读书课上厕所,成是了一个特权,别人没有那个特权。
时间慢慢过去,到了初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发挥正常,班上七十人我第一考次得了第七名,其中语文英语化学班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英语和化学还得满分,我的同桌好友英语也是满分,那段时间英语老师见到我们两个就笑眯眯的。三模以后,不中考的同学都回家了,等七月份拿初中毕业证,班上只剩下三十个人,原本拥挤的宿舍一下子空空的,我也从上铺搬到下铺。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去,我也不再天天晚上熄灯前背诵初中代数几何定律了。(貌似现在初中还有没有代数和几何?)我记得那个时候班主任还给单科高分和总分高分的同学现金奖励,那个时候刚刚好开家长会,我得到奖励是五元,差不多够一个星期的伙食费,钱给到我母亲的时候,只记得我母亲很高兴,后来到街上把五块钱用了买了一双凉鞋和两个莲藕包子给我,鞋子四块五,在那个时候算是质量好的,两个包子五毛,味道不错,没办法,那个时候穷。
初三下学期的时候,还发生一件事,班上有几个成绩不怎么样的女同学想报名中考,班主任不给,是的,你没有听错,不给中考,在现在这个年代是不是不可思议?那叫剥夺公平教育权,可是在那个年代,二十年前,我和你说,十分正常,说是怕拖班上后腿。说白了怕影响老师教学成绩 。那个时候,有几个女同学,家住街上,外宿生,都很漂亮(那个时候年纪小,不知道什么叫漂亮,只是觉得几个女生人白且五官端正)。好像是四月份的时候,准备预备报名中考,几个女生和我说班主任不给中考,我很诧异,却并不意外。后来一次其中一个女生过生日的时候,我们几个去给她过生日的时候,她妈妈和我们说起,语气里中愤愤不平。记得那个时候,那个漂亮女同学家境不错,在街上有一栋三层小楼,一楼还开了店铺。临走时我们对她妈妈说,您再去和班主任说一下,不行就找校长。
过了几天,一次班主任找我们谈话的时候,我们说起这个事,班主任还是不同意,给她一次机会吧,我说,你把她女生座位安排到我旁边,我保证下次她考好,班主任后来有没有同意我不知道,但是那个三个女孩子后来座位还是安排到了我们几个成绩好的同学旁边,再后来,在我和同桌以及几个成绩优异的同学帮助下,那几个女同学成绩提高了不少,班主任后来还是同意了她们参加中考。
中考前夕,我和我同桌好友约定,英语中考要全班最高分,总分要班上前五,要把那十几个复读生甩在身后,我好友欣然同意,身边圈子里的几个好友也加入进来,算是暗地里较劲那种,时间慢慢到了中考,每个学生都交了一笔费用改善中考期间伙食,也是第一次在学校吃到鸡腿,(到初三时期有个营养餐,一块钱一份,有肉,量少钱多味道不错,不经常吃,吃不起)记得中考前夕,母亲还跑来学校,带来了两套新衣服给我,还有十块钱。中考前几天,大家都不看书,难得的在教室里放起了音乐,有英文歌昨日重现,漂亮男孩,the day waii you way.还有F4的歌曲,赵薇的歌曲,还有同学不知道那里弄的电视剧人鬼情未了片尾曲,有的同学三三两两聊起天来,我和几个女同学则拿来一副牌,玩起了十三张和升级。
02年6月底,我刚刚过十五岁,中考如期而至,记得那个时候,整个市考的是好像是三加二小综合,总分好像是560还是580因年代久远忘记了,我这个县也不例外,第一天考语文题目有点难,下午的时候考数学看到数学很简单,一阵狂喜,第二天上午考英语,(之前那个年代,条件有限,初三下学期五月份家长会以后才有一台二手磁带录音机)听力部分很多听不懂,心理暗暗骂娘,考完英语,见到英语我就想哭,我说如果没有英语听力,我这次英语应该满分(英语总分120,听力20),老师安慰了一下,说不怕吧,接下来还有考试。
因年代久远,我忘记了当年中考是三加小综合还是三加二小综合了,亦忘记了总分是560还是580,毕竟好多年过去了。
后来,中考成绩出来,不出意外,我和同桌考了一个不错的分数,同桌低我六分,我和班上一个应届女同学一样分数排班上第五,第一第二名被两个十七十八岁的拿到,三四五名次被我们应届生拿到,把十几个复读生甩在了后面。
录取通知书到了那天,我在学校看榜,我所在的普通班三十个人参加中考,只有十个人上公立高中分数线,四中以上只有十个人,记得当年班上考上一中人数是零,二中人数是零,三中人数是七个,三中人数是三个。
到这里,读我这个文章的你们,有什么感觉?现实吗?残酷吗?
那一年,初三整个年级800多人,参加中考500人,好像二十四个人上一中(一中要521分以上),七八十人考上二中(二中要512分好像),三中人数100人左右(后来录取人数不够降到470),四中好像人数五六十人(降分降到460分),整个学校上高中线250人,这是我在学校通告栏看到的。
我所在的班级因是普通班,初三开学81人,初三下学期开学72人,有7个没有毕业就打工去了,参加中考人数30人,上高中线10个,班上二中以上一个都没有,我当时记得语文102(全班第二)英语112(全班第一)总分477后就读三中,我的好友有三个去了四中,同桌花钱进二中,一个后来复读了。
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QQ没有微信,读高中以后很多人后来失去了联系,后来上街遇到那几个漂亮的女同学,她们高中线没有达到,两个人打算复读,一个打算读中专,后来还听到有一个好友因家庭贫困,考上了四中没有去读,打工去了。是的,这就是我那个年代,很残忍,这个现象很普遍。
02年的九月份时候,我和村里里的七八个同村的一起去学校交学费,同村的一个同学只有465分,花钱,一个学期500和我们一起读,这还不算什么,我们村一个人,村里第二富有的一个女生,还复读生,410分,家人花5000块不知道是一个学期还是一次性去最差的中学四中(自行脑补,02年5000块什么概念)。
在交学费那个时候,我记得那个时候学费八百,那个时候三中伙食费很便宜,三餐都是自己拿米蒸饭,一餐饭五毛,一块以上才有肉,一块鸭肉或者一块鱼肉八毛,在学校的门口,那个有点寒酸的校门前我遇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初三的班长,班长是学校本地人,466分差四分用钱一个学期500买进去读的,当时还找他看玩笑,你还班长呢!那时年少,没有什么羞耻心之说,来了
就是同学,班上一起来的还有几个同学,其中一个是女生,那个女生比我高几分484分,初三班上除复读生之外,比我分数高的就几个,那个女生是其中一个。
写到这里,也许手机前电脑前的人或许不屑一顾,我只想表达我那个年代中考的不易,在我那个年代,有高中读就不错了,很多和我差不多分数的同学,有钱的,复读了或者花钱进高中,据我所知,后来我问班长,我说其他同学上高中线那些人呢,班长说,家里有电话的,问过了,有几个复读了,班上那个复读的考第一跑那里了?班长说,又复读了!我不再说什么!
在校门口,遇到的第二个熟人是班上的一个复读生,就是和我有矛盾那个,看到他时我愣了一下,他也看到了我,也许之前有过矛盾,所以并没有打招呼 ,他当年中考455分,四中的分数都没有到,后来我看到他跟着一个像他姐姐样子的女人进了校长办公室,但是后来我在学校里面没有看到他,至于去了那里不知道,应该是不读书了,因为我后来写信问过二中三中的同学。
此文将完,我的读者们,如果你有幸读到这篇文章,如果你的孩子也准备读高中,你可以将你的中考故事或者我的故事说给你的孩子听,貌似现在的初中升学率达到了了百分之五十,比我那个年代高多了,我所在的初中升学率还算高的,在县里各乡镇初中名列前茅。
后来交费回来了路上,经过外婆家,外婆家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小镇,舅舅家有一个表姐,和我一样同一年中考,她在的那个镇中学,只有一个初中,几百人中考,上一中二中的一个都没有,表姐考全校前五,分数比我高,但是她去了四中。
以上就是那个年代的中考,看到现在的高中升学率,有时候也感概生不逢时,或者感概自己出身不好,命运如此,日久天长,生活还要继续,逐渐释怀!
后来读了高中,高一我那个班76人,有一次高中班主任每人发一张纸,上面是各个同学的中考成绩,我排在三十多位,470分以下的人……有28个……
好多年以后我想起这个事,我说,真……
全文完
后记,一年以后,曾经的初三同学复读的。有好几个考到我所在的学校,包括一个住在街上那位漂亮女同学。
最后
祝各位中考考生取得好成绩,考上理想的高中,中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m.songmingge.com/4702.html